危化品安全事故呈季节性
大火燃烧超过14个小时,火势依然凶猛,不时还有刺鼻的焦味飘来。火灾现场,江苏、上海两个消防总队的千余名消防官兵正在全力扑救。
在扑灭火灾过程中,1名消防战士牺牲。牺牲的消防战士名为朱军军,是泰州市公安局消防支队靖江中队消防战士。在事故现场,为了保证灭火供水不间断、掩护战友撤退,朱军军延误了撤离时间,经送医院抢救无效牺牲,年仅26岁。
4月23日1时50分许,明火被扑灭。
这就是发生在靖江市新港园区的危险化学品仓储火灾。
这场大火引发舆论关注,也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教授赵来军的研究视野,他长期跟踪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
“化工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销售、处置六大环节都很容易出事。”赵来军对《法制日报》笔者说,重化工作为很多沿海城市的主 导行业之一,近年迅猛发展,很多城市出现化工围城现象,事故不断。比如,黄岛的爆炸是管道问题,大连石化是仓储问题,广西的事故出现在生产环节,还有南京 塑料厂挖爆了化工管道。
赵来军对2006年至2014年间,我国发生的3234起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环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集中在储存、生产、使用和运输环节。
事故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1月至9月为事故高发月份,而10月至12月则相对较少。
从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节点来看,3234起危险化学品事故按照24小时时点统计,事故数从凌晨1时开始逐渐增加,至上午10时达到 最高水平,随之事故数逐渐下降,但在14时、15时事故数有一定程度反弹,整体上在7时至17时呈现较高水平。其中,9时至11时和14时至15时是两个 事故高发时段,19时之后到第二天6时之前是一天中事故低发时间段。
“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主要以泄漏和爆炸为主。”赵来军说。
分析事故原因,赵来军告诉笔者,在危险化学品事故直接原因中,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是导致事故的最大原因,违章作业和维护不周对产生事故的影响也极大。
在危险化学品事故间接原因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是主要原因。
这些基于大数据统计的结果亦显示,危险化学品事故暴露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相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安全评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产业规划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