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消防员职业化的探索也并不顺畅。
早在1984年,深圳就探索消防员职业化改革。但没过多久,职业化的“后遗症”就出现。因为消防员归入公务员编制,地方财政每年至少要支出一亿元,财政压力加大。同时,公务员消防员不像现役制消防员那样退伍转业,导致人员更新困难,年龄结构老化严重。
据媒体报道,更为难堪的是,深圳发生火灾时,当地公安编制的消防队员们畏缩不前,而紧急从外地调来的公安现役支队士兵却像打仗一般冒死突击。
2008年7月,深圳公安消防支队终于下定决心,重新引进现役官兵参与深圳消防工作。
2009年,深圳再次改革消防制度,首创“消”“防”分离,保留公务员编制的消防民警,负责消防监督管理,消防官兵负责灭火救援工作。
“我认为,消防员职业化未必比现在的模式更合理。由消防部门指导其业务开展,能发挥专职队的属地优势与消防队的专业优势,既能及时处置小型灾情,又能在大灾大难来临时,在统一领导下形成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强力救援力量。”周寅说。
在周寅看来,消防员职业化的目的是提高效率与减少伤亡,要做到这一点,效果更好的是“防”而非“消”。
“许多火灾其实是人们疏于防火造成的,如乱拉乱接电线、乱扔烟头、疏于管理等,但往往出事之后,灭火的责任被夸大,这样的做法有点本末倒置。我认为,消防效果更好的无疑是‘防’而非‘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周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