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资料 » 其他 » 新闻热点 » 正文

古代的消防器械长什么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30  来源:环球网  作者:葛凯迪  浏览次数:5496

猪牛等动物皮作容器盛水灭火

古往今来,虽然无论是大夫官吏还是皇帝大臣均尤为注重防范火灾,但天灾人祸有时却也难以避免。自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成立后,历代君主都将防范和治理火灾列为国家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为此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

为及时救灾抢险,西汉时期长安府“每街一亭”,共设16个街亭,东汉时期,洛阳城内设有24街亭,唐代京师长安虽未设街亭却建有 “武侯铺”,每个消防队都配备各色灭火工具。唐代时常用水袋、皮袋、溅筒灭火器。《通典》上曾记载:“敌若纵火焚楼堞,以粗竹长一丈,锼去节,以生薄皮合 缝为袋,贮水三四石,将筒置于袋内,急缚如溅筒”,“令壮士三五人撮水口,急蹙之救火”。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北宋仁宗时期,水袋、水囊、唧筒、麻搭已 成为最常见的灭火工具。据公亮《武经总要前集》载:“水袋,以马、牛杂畜皮浑脱为袋,贮水三四石,以大竹一丈,去(节)缚于袋口。若火焚楼棚,则以壮士三 五人持袋口,向火蹙水注之”。按照古籍描述水囊“如囊,以猪牛胞盛水”,即用猪牛等动物的皮胞当作容器来盛水救火。唧筒即“用长竹下开窍,以絮裹水杆,自 窍唧水”,此物不仅用于灭火还时常用于农业灌溉,可谓一物多用。而麻搭为“八尺杆系散麻二斤,醮泥浆皆以蹙火”。时至清朝各种灭火工具可谓五花八门,各有 所长。

在清光绪前,官民携手联合共同建设消防队伍,此时主要的灭火器也变为了水龙(又称“水铳”、“唧筒”)。和早期简易的水龙相比,此 时的水龙已演变成需用人力扛拉的木制抬龙,加上水桶、吊桶、铜锣、行号、火把和油灯、大纛旗和各小旗(大、小旗均用蓝底白字)、梯子(竹制)、警铃、挠 钩、刀锯、斧凿、杠索、灯笼、号衣、号帽、防火背心,就基本组成了古代消防队的全套装备。

 
本文导航:
关键词: 消防器械

如何查看完整内容?

方法: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查看!海量考试资料、通关题库,应有尽有!

欢迎关注太平洋消防网官方微信:tpy119com

 

手机版消防考试题库

微信扫一扫,开始做题

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