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跟进搭建“对接式”工作平台
如今,相机和纸笔早已被网格员们淘汰,“社会 E通”手机终端成了“标配”。巡查过程中,网格员们只要掏出这种手机,对着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地方拍照,轻按上传键,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即可收录相应 情况,并与公安、工商、民政等部门推送的人口、法人组织信息进行关联比对,形成内容齐全、针对性强的消防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日统计、周分析、月研 判、季会商”的工作措施,可通过智能化分析综合研判消防安全形势,为消防决策提供依据。
得益于互联网、传感器、监控探头、智能信息处 理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GIS等信息技术在消防工作中得到应用,消防安全网格化的“荆楚模式”日臻完善。去年以来,全省各地累计受理消防事件 56.4万件,仅由网格员处理的就达27.3万件,社区工作站协调处置的达25.8万件。社区层面办理的消防事件占消防事件总量的94.1%,基本实现了 “小隐患不出网格、一般隐患不出社区”。
斐然的成效不得不归功于依托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由20个职能部门建立的矛盾事件分类流转和联动处置机制。在这一机制下,上传、流转、办理、回告、反馈的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网格员们的工作也因此受益。
襄阳网格员王明艳对此深有体会。一次,在网格 所辖的福大公司生产车间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时,王明艳发现车间存在将布料堆放在电源处,消防通道被杂物堵塞,没有配备灭火器材等问题。“我们针对隐患发出整 改通知,并向相关负责人告知了整改方法,同时将其要整改的内容列成表格,以打钩的方式来核实是否一一落实。”王明艳说,针对少数拒不整改的现象,网格员先 是劝导当事人改正,经“社区E通”上传至社区平台进行备案。如果当事人拒绝改正,社区平台将此事件转至社区民警依法处理。若不属于社区民警管辖范围,则由 社区民警上传至街道,经街道审核、区级派单,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再逐级反馈办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