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资料 » 其他 » 工程技术 » 正文

关于文物古建筑火灾原因以及防火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21  来源:太平洋消防网  浏览次数:10626

当前,全国文物古建筑火灾频发,顷刻间便将祖先传承下来的“公输天巧”、“鳞次栉比”、“雕梁画栋”化为乌有。本文就文物古建筑的建筑特点,分析出火灾原因,进而得出防火措施。

一、文物古建筑的建筑特点

(一)构造方式特点

1、硬山建筑。这类建筑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这类建筑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形式,无论住宅、园林、寺庙等都能采用。

2、悬山式建筑。这类建筑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筑。这类建筑稍间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墙之内,而是挑出山墙之外,挑出的部分称为“出稍”,这也是区别于硬山建筑的主要之点。

3、庑殿建筑。这类建筑物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因此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这类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型制,一般常用于宫殿、坛庙等皇家建筑。

4、歇山建筑。这类建筑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轻盈翘起,玲珑精巧,气势非凡,既有庑殿建筑雄浑的气势,又有攒尖建筑俏丽的风格。在形式多样的古建筑中,这类建筑是最基本、最常见的。

5、攒尖建筑。这类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

(二)建筑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为房屋的承重结构,这个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

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 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 可以是一间,也可以多间。其特点有: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由于木材的特有性 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第三,便于就地取材,同时也易腐、易燃。第四,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三)地理特点

根据古建筑的性质,可分为居住建筑、园林以及宗教建筑。居住建筑和园林一般建在闹市,也就是现在的城镇中,灭火资源丰富,但起火因素更为复杂;宗教建筑一般崇尚自然,以亲近自然为主,因此,宗教建筑大都建在山中,起火因素更为单一,但灭火的不利因素较多。

 
本文导航:

如何查看完整内容?

方法: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查看!海量考试资料、通关题库,应有尽有!

欢迎关注太平洋消防网官方微信:tpy119com

 

手机版消防考试题库

微信扫一扫,开始做题

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