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资料 » 其他 » 规范政策 » 正文

如何进一步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02  来源:湖州市公安消防支队  作者:徐国茂  浏览次数:1319

三、当前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消防监督人员少、流动性快与消防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不相适应

一是消防监督人员数量和繁重的消防工作任务及责任不相适应。随着社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 快,消防社会监督管理工作的任务成几何倍数增加,而消防监督队伍却没有同步增加,或者明显变化,消防监督人员严重不足成了困扰和制约消防监督工作发展的 “瓶颈”。就笔者所在支队而言,虽然执法干部已较往年有所增加,但目前全市消防监督执法干部仅48人(含大队长、教导员),要承担1567家消防安全重点 单位和辖区5818平方公里的消防监督检查,每年的审验、备案及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项目近2000个,火灾事故调查近200起,加上每年的专项行动和会 议,消防监督警力和繁重的消防工作任务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人员流动快,执法队伍素质整体不高。受现役体制的制约,消防部队的业务骨干难以保留,消防监督人才断层,业务素质难以提高,与新形势下消防监督服务越来越高的要求形成反差,消弱了消防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在48人的执法队伍中,取得高级技术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仅5人,其中从事10年以上监督执法的仅3人,5至10年的12人,5年以下的达33人,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以致在执法质量考评时就会发现存在文书填写不完整、法律程序不规范及适用规范错误等执法问题。

三是指标式执法数据排名影响了执法数据的真实性和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就“清剿火患”来说,本是想全面排查火灾隐患,但采用了指标式 执法数据排名,造成监督执法人员为“排名”而执法。很多执法行为并未开展,存在着虚假数据、虚假案卷。最终,虽然指标式的执法排名考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发 挥了促进工作的作用,但长期坚持此类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尽管各执法单位从事相同类型的消防执法工作,但由于所处区域的不同,单位数 量、执法人员素质以及工作量等不同,单位之间不完全具备可比性;二是由于排名、奖励,个别执法单位片面追求名次,盲目与其他单位进行比较,不切实际地下发 量化指标,致使执法人员压力过大,违背了专项检查的初衷;三是考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层单位疲于应付的局面,过多过滥的排名导致 数据的虚假及工作的盲目,与消防执法的严肃性格格不入。

(二)热情服务的“情理”要求与严格执法的“法理”要求不适用

一是热情服务与严格执法的矛盾难以处理。有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心切,为了地域发展和获取更多的财政效益,一味承诺手续简办,在项目 洽谈中对消防审核验收工作“空头”承诺,甚至“大包大揽”,经常对一些打招商引资招牌的企业进行不应有的“袒护”,甚至不惜作出干预消防执法的规定,置国 家“消防法”于不顾,致使招商引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重经济效益、轻消防安全”的现象,这样很容易把矛盾集中到消防部门头上。部分建设单位为赶工期或节省投入迟送消防审核或不按审核意见施工,导致多次验收通不过,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经处罚,势必影响热情服务质量。

二是遗留问题难处理。企业改制、经济转轨、农村城市化发展导致大批未经消防审核的建筑因商用或办理产权需要,而到消防部门办理相关 手续,在处理过程中难以操作。若按常规先审后验,有的建筑连图纸都找不到;若直接办理验收手续,无疑是放纵违章;若实施处罚,追溯期又难以界定。最关键的 问题是“胎里毛病”难以整改,有些地方消防管网都没有,就更谈不上增设消火栓等基础设施。

三是个体私营企业监督管理难。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又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众多的个体 私营企业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资金少、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设施简陋,在消防上不愿投入,抗御火灾能力极差,“三合一”隐患遍地开花。消防部门责令 限期改正后又很快恢复,几经整治、几度回潮,稍有疏忽就会引发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

(三)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与落后消防安全责任制要求不相适应

一是基层单位的消防管理责任不落实。少数单位业主和员工的法制意识和消防安全素质普遍不高,加之缺少有力的制约措施,以致消防安全 管理责任在绝大多数单位并没有真正落实。目前,基本上仍然是消防监督部门推一推,有关单位就动一动,消防监督管理部门难以摆脱“保姆”角色。

二是政府有关部门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不到位。

目前,工商、安 监、税务、综治等部门还没有很好地按照《消防法》的要求履行自身责任。消防宣传教育、消防规划建设、消防设计、消防产品及消防工程的质量监督等本应由有关 部门承担的责任,基本上还是由消防部门在唱“独角戏”。消防设计、施工作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受到有力的监督和查处,其责任就更难落实。

三是运用市场手段推进消防社会化服务机制难以形成。目前,虽然已经开始推进消防社会化服务的机制,但还没有成熟的具有专业素质的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技术服务中介组织,运用市场的手段推进消防社会化服务机制短时间还很难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导航:

如何查看完整内容?

方法: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查看!海量考试资料、通关题库,应有尽有!

欢迎关注太平洋消防网官方微信:tpy119com

 

手机版消防考试题库

微信扫一扫,开始做题

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