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文化品牌部组织员工到中国消防博物馆参观,当大家在展柜中发现陈列着中国人民保险的有关火灾保险单及消防宣传画 时,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其实从我多年的保险文物收藏中,也有着许多同一主题的收藏,特别是老照片、老保单、老招贴、老宣传手册等方面具有十分鲜明 的体现,由此可见,中国人民保险与中国消防的历史渊源,源远流长。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初期,火险是最主要的保险产品
俗话说“水火无情”。因此,中国保险的早期,保险产品名称也是如此的概念,主要是“火险”、“水险”,而不像现在的精细分类。而且那时参加保险的保户,保险公司会在保户门上钉上一个火牌,发生火灾时,消防局会先救保户。
火灾保险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以后开办最早的一项业务。为了适应迅速开展业务需要,基本上沿用了旧中国使用的火灾保险办法和条款,只是对其中 某些显著不合理的部分,如华人费率和洋人费率等,做了初步的修改。甚至保险单都是沿用民国保险公司的火灾保险旧有的单据,在上面加盖或加贴上“中国人民保 险公司”的字样,以及加盖公元纪年的新标记。有的单据还特别加盖军管会接管的说明。
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初期的1950年,当时确定火险的限额最高为30亿元(旧币),以确保减少巨额保险的风险。
当时的火灾保险包括普通火灾保险和公民财产保险两种。
普通火灾保险主要承保私营工商业的财产,公民财产保险承保个人的财产。在我国的外国使馆和不少华侨的财产大多都投保了火灾保险。在实行强制保险以前,国有企业财产也自愿投保了普通火灾保险。
1951年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制定并实行了新的全国统一的普通火灾保险办法。新的办法扩大了保险责任范围,大大降低了保险费率。在保险责任方 面增加了地震、地陷、爆炸等责任。为鼓励投保人在发生火灾事故时,积极抢救保险财产,减少损失,新办法还规定了凡是发生灾害时投保人因抢救或保护保险财产 而支出的合理费用,都可以由保险公司赔偿。同时大幅度降低了保险费率,大约比新中国成立前降低了65%。
普通火灾保险除了承保私营工商业的财产外,还承保县以下供销合作社和城市手工业合作社的财产。为了适应县以下供销合作社地区分散,货物品种多, 流动性大的特点,采取了通过县社统一投保,按期凭账结算的简化保险办法,并实行优待保险费的规定,体现了国家扶助合作经济的政策。到1952年10月,国 家保险机构开办的普通火灾保险有了很大发展,据中南、华东、东北76个城市的统计,投保火灾保险的工商户占全部工商户的21.36%。
公民财产保险有职工团体火灾保险和小额简易保险两种。职工团体火灾保险以厂矿、企业、机关团体的职工为对象,采用团体方式投保。简易火灾保险以 一般城市居民、手工业者、小商小贩为对象,采用个别投保方式。这两种保险都因为费率低、保障大、手续简便而受到职工和居民的普遍欢迎,并得到相关组织的积 极支持,业务发展迅速,近上海一地
1952年具有40余万户职工、居民参加了保险。
在当时的火灾保险单上,经常贴有背书和附加条款,明确保险责任。例如有的火灾保险单上附有投保的库房平面图,并指出砖墙瓦屋建筑专作仓库,并加 盖“不准存放危险品及特别危险品”的印章。背后贴有“不堆存危险品及特别危险品特款”字条。在不堆存特别危险品特款中特别告知:“兹经被保险人保证于本保 险单在有效期内在所保之处所内决不从事制造工作并决不堆存棉花(机包及土包者除外)植物纤维(机包及土包者除外)火柴(不超过五箱或严密封闭三箱内只有铁 皮里子者除外)火油汽油酒精(不超过五十加仑者除外)爆炸物废影片喷漆赛璐珞硫磺磷硝酸及硫酸等,特别危险品及与以上特别危险品类似性质之物品”。从所列 的危险品也可以看出时代的特色。
有的火灾保险单在背面印有的保险条款中所列保险责任包括:“在保险单有效期间,保户所在地,如因火灾、雷电、地震、地陷、崖崩、爆炸,致所保财 产出现损失时,本公司负赔偿责任。又因救火关系连带受到财产损失及合理的救护费用,以及在上述灾害发生时因盗窃所致的损失(应提供当地公安机关证明),本 公司也负赔偿责任。但因爆炸或其他军事行动所引起的火灾损失及政府命令破坏的损失(如由于防止责任范围内的灾害蔓延而命令破坏者不在此限),本公司不负赔 偿责任。又因保户故意造成的火灾损失,本公司也不负赔偿责任。”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本着从保护国家财产,提高劳动人民福利出发,努力改变经营方针,把风险补偿和防灾防损结合起来,把实现风险补偿和增加财政积累 统一起来,体现出人民保险的崭新特点。各地保险公司对保户或非保户经常不断地进行防灾检查,在开业的不长时间里,华东区公司检查了工厂仓库16家,总公司 营业部对166个公私企业进行了287次检查。其实大多数是针对火灾隐患的检查,许多单位接受了检查后的建议,积极清除隐患,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减少 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损失。
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火灾保险保费收入达4300余亿元(旧币),付出赔款289亿元(旧币),而1953年一年火灾保险保费已达2130亿元(旧币)。
但好景不长,“大跃进”及“文革”的烈火滚滚而来,席卷全国,比火灾还厉害。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自身难保,国内保险业务停办,保险机构被烧得遍体鳞伤。(注:保险因为文革而停止)
197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国内保险业务,据《中国保险史》一书记载,当年在全国保险工作大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希愈曾讲到:最近几 年,仅仅火灾一项,每年就损失两三亿元,1979年4月,新疆吐鲁番一次大火,造成的损失就达2580万元。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宋国华也介绍到:以 1977年为例,全国发生火灾共计66000多起,财产损失28500多万元,死亡人数13000多人。可见恢复保险业务的必然性。(注:此是重点)
1986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山西晋城分公司召开首届保险工作会议。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中国消防结下的深厚情谊
长期以来,有一句话流传:“灾害来了,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着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当然,面对火灾,同样想起的是:消防部队 的官兵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员工。因为他们不仅在火灾现场共同作战,并肩抢险救灾,而且在火灾事故调查及火灾防灾上,同样有着亲密的协同,因此可以说,他 们是在烈火中结下的深厚情谊。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本着减少社会财富的损失的精神,积极做好防灾减灾的工作,总部甚至曾设立了防灾部。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保持着向消防部门赠送消防车及消防设备的传统。
中国人民保险福建分公司的黄钢生介绍到:分公司成立以来,曾向消防部门赠送过三次消防车,第一次是1953年,由漳州公司赠送的,第二次是1999年5月,福建省公司向扶贫挂钩单位松溪县赠送的,第三次是2002年7月,由福州公司鼓楼办事处赠送给福州第二化工厂的。
1953年的那次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在2010年时,漳州公司八旬高龄的“老人保”林九如老先生提供了一张老照片,十分珍贵:图中右二坐在地 上的就是林老,当年他是涉外科科长,从题字“防理干部在一起1953元旦”可以看出有六位防灾理赔干部,在消防车前合影留念,这是一部老式沃尔沃 PV544型消防车,配有警灯警报器,简易云梯,以及纺布高压水带水枪,因为是元旦,车子披红挂彩,车头五个大五角星,挡风玻璃上悬挂毛主席画像,云梯两 旁插上横幅标语“家家防火”,车身喷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赠,消防车好比新娘出嫁,盛装登场,无比喜庆庄重,六位帅哥精神抖擞英俊潇洒。
1999年,负责宣传工作的黄钢生随原省公司总经理谢文华、福建省消防总队傅总队长、省公司防灾防损处一行,前往松溪县赠送消防车,那是一辆东 风牌平头配有高压水枪的消防车,松溪县委非常重视,在县委礼堂举行赠车仪式。2002年,黄钢生又随有关人保人员,到福州第二化工厂,赠送一部东风牌长头 双排座消防车,拍摄的录像还在当地电视台播放了新闻。
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其他分公司留存的老照片中也可以见到有关增送消防车及消防设备的情景。保险公司还经常与消防部门配合,进行消防安全检查,防止火灾隐患和漏洞,并定期举行消防演练,培养救灾技能。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中国消防共同开展消防安全宣传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早期的保险宣传,招贴画的印制内容大多也是消防安全的题材。甚至许多宣传招贴是与消防部门联合印制的。
那些宣传招贴画画面很有时代特色,大多采用水粉画、漫画、连环画手法。画面生动,色彩鲜明,主题突出,通俗易懂。
有的直接印制的火灾防灾常识和须知,甚至是火警电话。有些宣传广告口号直接明了,还很精细,例如:“火种附近,不要乱堆柴草”;“不要乱扔香烟 头、火柴杆”、“烟筒经常疏通,损坏及时修补”、“教育小孩不要玩火”、“储水备沙,有备无患”、“消防设备保养好,临警使用功效高”等等。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还经常与消防部门共同举办消防知识大奖赛、抢答赛活动以及保险消防摄影专题展览和比赛,许多主题突出,艺术水平高的摄影作品成为中国人民保险的珍贵历史镜头,经常被公司形象宣传片、纪念画册引用和刊登。
最近,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文化品牌部总经理张彦在中国消防博物馆参观考察中表示: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建中国人民保险博物馆,火灾防范和和保 险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着共同的发展历史。中国消防博物馆普及消防知识、传承消防历史文化并为消防现实服务的设计理念,以及体验项目中将火灾警示、实景模 拟、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开展社会防火防灾教育的展陈方式,形式新颖,效果显著,非常值得我们拟建设中的保险博物馆学习借鉴。中国消防博物馆专家王 冰非常欢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到馆参观,并愿意分享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同时表示,中国人民保险与中国消防事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中国人民保险博物 馆建成后,中国消防博物馆愿意在消防、保险知识共享,防灾减灾等体验项目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双方就今后的友好协作达成初步意向,这将成为中国人民保险 与中国消防的又一段新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