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管理存在漏洞
(1)对使用场所、环境、时间没有界定。新式灭火防护服是一套技术含量高、用途相对单一的专业防护服装,对使用场所、穿着方式、连续使用时间都有一定的要求。在训练中过多穿着使用,会降低防护服防护等级和破坏反光条反光能力;在抢险救援中使用此套服装行动不便,影响救援行动的展开,执勤时间过长,可能导致中暑、体力严重下降等情况的发生。呼救器、空气呼吸器对使用场所、连续工作时间也都有严格的限制,不了解这些内容,就不能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
(2)对装备使用过程中的动态要求不了解。个别战斗员对空气呼吸器的关键性技术数据不熟悉,对灭火防护服隔热层的作用不了解,进而在执勤中拆掉隔热层的情况下不能发挥作用,而造成性能下降。
4、个人防护装备检测和维修工作不落实
(1)普遍没有装备检测意识。对防护装备满足于“会用”、“能用”、“好用”的现象普遍存在,过分的相信新装备、新技术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越是先进的装备对检查、维护、维修要求越高。
(2)维修与使用环节脱节严重。很多检测维修部门只是在不停地接收装备、维修装备,而没有将维修中发现个人防护装备管理上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及时反馈给领导和一线执勤官兵,造成了简单错误重复发生、简单问题复杂处理等现象。购置、使用、维修工作的多头管理,协调不够也是这一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