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防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教育。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是随着企业的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程度的发展而发展的。“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以及各项消防安全工作的具体政策,是保障社会生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所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首先应当进行消防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教育,这是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做好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前提。
2、消防安全法规教育。消防安全法规包括消防条例、规程、规定、规章制度等。通过消防安全法规教育,可以增强法制教育,使广大职工群众懂得哪些应该做、应该怎样做、哪些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做了又有什么危害和后果等,从而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保证各项消防法规的贯彻执行。
3、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消防安全知识应当包括燃烧发生的条件,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知识,危险品的特性及生产、使用、储存、运输、销售的防火常识,用电、用火的防火知识,失火报警方法,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以及如何逃生、自救等,使广大职工群众懂得这些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以有效地控制火灾的发生。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还包括专业性消防技术知识教育,即对重点工种操作时保证消防安全所需要的专门消防技术知识,如从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焊接、油漆等作业所需要的专门的消防安全技术知识。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安全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编制新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专门的消防安全教育。
4、火灾案例教育。人们对火灾危害的认识往往需从火灾事故的教训中得到,而要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警惕性,火灾案例教育则是一种最具说服力的方法。发生重大事故或恶性未遂事故时,安全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事故教育,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发生。通过对火灾案例的宣传教育,可从反面提高人们对防火工作的认识,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采取措施做好工作。
5、消防安全技能培训。消防安全技能培训主要是对作业人员而言的。在一个企业,要达到生产作业的消防安全,作业人员不仅要获得消防安全基础知识,而旦还应掌握防火、灭火的基本技能。如果消防安全教育只是使受教育者拥有消防安全知识,实际上还不能完全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只有作业人员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消防安全知识,并且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才能体现消防安全教育的效果。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消防安全技能培训,它包括正常作业的消防安全技能培训和异常情况的处理技能培训。这种培训应该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必须使作业者能根据相应的作业条件反射出正确的操作技能,才能达到消防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