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凌晨4时许,一场大火突袭北打铜街21号院落车棚,一名太婆命丧火海,十位居民因此受伤,几十辆电瓶车被烧毁!
火究竟是从哪里先燃的,起火点又在哪?真相,被掩盖在废墟中……成都市消防部门通报,经连日调查,起火原因浮出水面———一辆二手电瓶车充电器短路起火后,很快引燃整个车棚。
着火点究竟是如何发现的?火灾原因又是如何调查证实的?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专访相关火灾调查人员,为您揭秘火灾废墟中的真相之旅。
观察废墟
看废墟如何“说话” 判断着火点
几十辆电瓶车都烧毁了,每辆电瓶车的烧损程度都差不多。火灾发生后,整个现场被封锁,火灾是人为还是意外?此时,还都不好说。接下来,火灾调查小组成员介入,青羊区消防大队参谋万德者是其中之一。对这样的火灾调查,在他看来并不算难。
用排除法 调查为何起火
进入已成一片废墟的车棚,调查从何入手?在专 业人士眼中,“排除法”是火灾调查中常用手法。一场复杂的火灾后,调查人员通常会假设有人放火、丢弃烟头、小孩玩火、雷击等等,然后逐一对比排除。其中, 雷击、下雨称为天气勘查。而北打铜街21号的这场火场,天气原因最早被排除。事发凌晨,大院居民几乎处于熟睡状态,小孩玩火可能性不大。
环境勘查 判断起火点
接下来,火灾调查进入环境勘查阶段,此时找到 着火点是关键一步。“哪里先起火,要看废墟如何‘说话’。”普通人看来,过火车棚的每个角落看上去差异不大。但对于火灾调查专家,他们会看得更加仔细,比 如烟熏痕迹,哪个角落会更深一些。再如,烧损程度哪个部位更加严重,以此比对出着火点。废墟中的车棚显示,烧损程度的位置在一辆电瓶车附近。
“初步判断着火点就在这辆电瓶车附近,怀疑起火与电瓶车有关。”有这样的猜测,万德者称是因车棚中停放几十辆电瓶车,均属于易燃物品,而电瓶车周围又有充电线、充电器。但这也仅仅是假设,火灾原因需要用有力的证据来说明。
修复监控
查看事发一幕证实着火点位置
监控!是调查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证据。
事发车棚中,恰好也有监控。不过,受到浓烟、 消防废水的“袭击”,监控损毁,无法播放。为印证火灾调查专家的判断,监控被送至电脑专家手中。经过修复,一段画面证实了调查专家的初步判断:这辆电瓶车 充电器周围,忽然发生急剧燃烧。很快,整个车棚被引燃,陷入火海中。人为放火也立即被排除。那么,究竟是电瓶车哪里出了问题?
“最先燃烧处,从监控看是一个区域。”调查的区域缩小,但“元凶”在哪?在没有足够证据的前提下,不能随意下结论。
“怀疑是充电器短路起火,因为我们在那发现了熔珠。”熔珠,火灾调查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是指电器或导线的某处经受瞬间大电流时,常有金属被烧熔,冷却形成游离的金属小圆珠,常在火灾调查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但是不是充电器起火,还需要进一步鉴定。
技术鉴定
证据揪出“元凶”:充电器短路
离真相越来越近!调查专家决定将这个可能引发火灾的证据送至检测中心。 “但连接电瓶车的充电线也有可能起火,电瓶车电瓶也烧损严重,插座起火也并不是没可能。”万德者说,在充电线周围上,他们也找到一些熔珠。作为证据,这四样东西都需要进行技术鉴定。
“鉴定时会涉及到一次短路熔珠、二次短路熔 珠。”万德者解释,一次短路熔珠是火灾前因导线本身故障发生短路而形成的熔珠;二次短路熔珠是由于火灾的作用使导线发生短路而形成的熔珠。鉴定两者的区 别,会检测其成分,比如,一次短路熔珠碳的成分含量低,二次短路熔珠碳的成分含量高。根据相关的各类技术鉴定,结果显示:充电器上的熔珠是一次短路熔珠。 为此,可以判断,是电瓶车充电器短路引发火灾。
根据电瓶车主人介绍,电瓶车是其购买的二手车。目前,火灾调查仍在进一步进行中。(记者 李惠)
特别提醒
防止电瓶车火灾
看清这五大提醒
“要对电瓶车火灾引起重视。”采访中,青羊区 消防大队参谋万德者多次说到这句话,电瓶车充电器起火在成都并非只发生一起,充电器在充电后温度升高,容易引发短路。而不少住户给电瓶车充电,充满后也不 会取插座,这样易引发火灾。此外,不少使用年限较长的充电线、充电器,都会存在线路老化的情况。加之电瓶车易燃,如果起火电瓶车在车棚内,就很容易导致火 烧连营的局面。如何避免电瓶车火灾,消防部门也有几点提醒:
1、电瓶车不能随意停在楼下,从阳台、窗户处牵线充电;
2、电瓶车停车棚应24小时有人看守;
3、每个停车棚至少应配备4具灭火器;
4、电瓶车电充满后,应立即拔掉插头。
5、车棚充电应该做到规范,严禁车棚内私拉电线。